锂电之都大赛:稳做王者看谁与争锋

2022-08-29 09:2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当下,倘若以“李”代“锂”,有“真材实料”的地方,自然会有热度。这来形容“有锂走天下”的态势,再恰当不过了。 

新能源赛高,锂电池狂奔。比亚迪出“刀片”、广汽埃安放“弹匣”,这些电池厂商起名,难道是照着“亮剑”来的么? 

如今,谁还聚焦蔚来与合肥的罗曼史? 

地方争夺“新能源车之都”的称号成为过去式,却涌现出“世界锂都”、“亚洲锂都”、“北方锂都”、“中部锂都”…… 

当“锂电之都大赛”的参与者,涵盖了福建宁德、江西宜春、江西新余、湖北荆门等。这表明,区域化集聚发展是锂电池产业的特征之一,也成为部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良策。 

而每一个“锂都”的背后,需要怎样的特定条件支撑?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发展锂电产业? 

对地方招商引资来说,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形成一个增长极。这绝不只是响亮的名号,而是能带来有经济效益的锂电产业链。 

实力不允许低调

如果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那么“锂”可谓心脏上的血管。得锂者得天下,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在中国各省首富中,福建首富曾毓群、安徽首富王传福、云南首富李晓明、江西首富李良彬、贵州首富邓伟明、青海首富肖永明,从事的都是锂电相关产业。 

锂电产业的造富传奇,也吸引了地方政府的入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提出“锂都”建设构想的,有宁德、常州、宜春、遂宁、宜宾、新余、枣庄七市,分布于福建、江西、四川、山东、江苏五省。 

这些地方,谁是“家里有矿”,富集矿产资源,谁又是“巨头襄助”,背靠产业链龙头企业? 

一开始的锂电之都,是宁德。众所周知,“一企带一产,一产兴一城”。最初进入赛道,来自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 

当然,宁德时代这个“香饽饽”,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曾经,宁德当地官员展开持续3年的邀约和拜访,最终打动了有乡土情结的曾毓群。 

珠玉在前,自然谁也不甘落后,锂电赛道竞争白热化,各地方趋之若狂。 

四川坐拥国内80%的硬岩锂资源储量,川西有锂资源储存,于是为了开发锂电,遂宁接下了这个生意。 

除四川之外,江西也是锂矿大省,硬岩锂储量仅次于四川,其中,宜春的铜鼓-宜丰-奉新-高安成矿带,坐稳全球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 

丰富的锂矿资源,让宜春产生了“亚洲锂都”的构想,并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锂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所以,四川、江西两大省份,具备了“家里有矿”的资源优势。而宁德、枣庄、荆门能参与“锂都”争夺,则多仰仗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低调蓄力的常州,已悄然成为全国动力电池领域的“隐形城市冠军”,俨然事实上的“锂电之都”。 

在动力电池板块,聚集起近50家规上企业,动力电池已建成产能达85.5GWh,居全国首位。常州的优势在于,工业装备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基础雄厚,为动力电池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说了这么多,问题也来了,究竟谁适合发展锂电产业? 

量变不引发质变

毋庸置疑,地方发展锂电池产业,基本资源要素是首要考虑的。 

锂电是一个高耗能产业,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绿电资源丰富且廉价。目前,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中国西部地区。 

宜春锂矿资源丰富,拥有全球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和锂云母矿山;新余被誉为“世界太阳能之都”,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年来飞速发展;宁德、荆门、遂宁和枣庄则是依靠当地政策和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吸引了一大批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抢滩登陆。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锂电“南下”的意味也很明显。 

从目前我国的锂电产业分布来看,南方城市中如深圳、惠州和东莞也都是锂电重镇。仅从上市企业来看,广东省就拥有20余家锂电池上市公司,占比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省相关企业达9家。 

这意味着,南方城市在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除此之外,更得益于营商环境优渥、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 

再加之,深圳、东莞、惠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主中心,生产要素可在城市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市场早已自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锂电产业链。 

每辆电动车,约需要9kg锂。对于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新世界,谁掌握了锂资源供应链,谁就将控制动力电池的未来。 

因此,地方招商引资要发展锂电产业,少不了两个逻辑:资源优先,技术至上。 

在双碳目标下,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锂电池市场正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然而现阶段,地方锂电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就在于,产业链以低附加值的矿产资源开采和冶炼等高耗能、初加工为主,缺乏核心型企业引领。 

尤其是,锂电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成为各地招商的重头戏。而动力电池总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供不应求成为常态,量变是无法带来质的提升。 

不难看到,市场持续向第一二梯队玩家集中,第一及第二梯队玩家已占据约95%市场份额。同时,近一半电池厂商正被淘汰退市,行业加速整合。 

中下游整合上游

锂电产业的发展受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拉动,行业有一个词叫渗透率,就是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量的比例。 

今年大约是30%,也就是说新车销售里有大约30%是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持续渗透的过程。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城市都希望搭上锂电池的“快车"。 

在新一轮“抢锂大战”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叫苦不迭。 

有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特别是碳酸锂,价格从每吨5万多元飙升至当前每吨46万多元。 

之前,听到一家车企抱怨,“我现在是在给电池企业打工。”电池企业则语带无辜地辩解:“钱都让原材料企业赚走了。” 

这样一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动力电池产能扩张,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势必会加大对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的布局。 

简言之,“中下游整合上游”。 

之所以会出现“中下游整合上游”,根本原因还是动力电池成本巨幅上升,严重影响了中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样布局的优势,无外乎两点: 

一方面,能让自己的产品更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可用更好的原材料拓展新产品。 

总的来说,深入全产业链的做法,不管是对于地方招商引资还是车企,都是最合理的做法。上游企业控制着“电池资源有没有”,中下游企业则决定了“电池资源怎样用”。 

这样一来,地方招商引资不能只顾着争抢“锂资源”,做好动力电池回收,促进电池材料实现循环利用。 

要知道,越循环越便宜,越争抢越贵。 

对于有志于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地方来说,眼下似乎正是招商引资的好时机。

但就像传统能源时代,一些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区先后出现衰退,用好锂矿之余,新能源时代的“资源诅咒”不可不防。

结语

大到历史进程,小到产业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产业波折前行的道路上,目前阶段仅仅只是中场战事。 

产业发展、技术革新的过程中,有些事是注定要发生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使然。过程可能步履蹒跚,艰难困苦,错综复杂…… 

但本着第一性原则,站在终点向后看,锂电池产业的升级需要完成从研发到落地,相关技术从推广到替代的过程。 这一切,需要的是时间……

来源:招商网络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68-6016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

    提交表单获取招商政策汇编

    内容纠错

    提交

    最后一步,关注招商要参

    最新政策 | 产业周报 | 榜单排行 | 招行干货

    各类一手资讯,你想看的我们都有

    扫码或微信搜索“招商要参”,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