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11年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经受复杂严峻考验、夺取"十二五"开局全面胜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青海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有效扩大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省生产总值1622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42元,分别增长12.59%和15%。在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们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大步伐。
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突出亮点。
(一)加大经济调控力度,快速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面对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见事早、行动快,打赢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改善融资环境、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稳定物价水平和应对工业经济下行等几场宏观调控硬仗,不仅促进了当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为今年乃至"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省总财力突破千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争取国家各类补助资金增幅分别达到31.9%和29.9%,财政支出达到967.4亿元,迈上一个大台阶。去年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达到286亿元、增长52.8%,省对下转移性支出达557亿元、增长46.9%。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和支出均衡性、有效性的明显提高,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社会新增融资超过五百亿元。其中新增贷款余额408.7亿元,增长23%,实现了信贷增量高于上年,增幅在全国靠前的目标。同时,创造了直接融资、地方金融改革、保险直投、产业基金发展和金融招商五个新突破。金融支持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4亿元、增长34.2%,投资率达到88.4%,创历史最高。全省新增高速和一级公路1000公里。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德令哈支线机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加快推进。锡铁山至北霍布逊铁路开工,花土沟机场奠基。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成并试运行。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44.2%,民间投资增长39%,电源、水利投资实现翻番,启动了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亿元以上的开工项目达到438个。投资快速增长和结构明显优化,大大增强了我省的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遏制物价上涨取得明显成效。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一场战役来打,重拳出击,实施了支持农业生产、促进产销衔接、投放储备肉和平价粮油、增加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实行临时价格干预、遏制流通环节不合理涨价因素等一揽子计划,促使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月同比涨幅由3月的最高点9.2%逐月回落到12月的1.5%,排名由全国第1降到第31位,奠定了进一步稳控物价的坚实基础。应对工业下行措施果断。针对工业运行10月份出现拐点、增速回落的新情况,准确判断,果断出手,统筹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当前与谋长远、给帮扶与练内功的关系,综合采取十项对策。一次性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撬动银行、企业增加投入。在帮助企业战胜当前困难的同时,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面对复杂形势,我们牢牢把握了促进发展的主动权。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实现较大突破。我们把提升产业水平、构建"两型"社会、加快城镇化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着力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用于农牧业的总投入达117.6亿元、增长59.9%。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全线开工,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水库灌溉工程全面推进,解决了农牧区2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了对农牧业园区、服务体系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新建日光节能温室3万栋、农牧区畜用暖棚1.7万栋,建成5个百里万亩(万头)基地,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0.3%,75%的纯牧业村建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施38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60个村异地搬迁扶贫项目,减少贫困人口18.5万人。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实现了粮油产量稳中有增、蔬菜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畜牧业健康发展、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新型工业化进入快车道。全面推进工业"双百"行动和三大园区建设。两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255万平米地毯纺纱、万吨枸杞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型多功能锻压机、金属镁一体化等项目加快推进,福田专用车、磷酸铁锂材料、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特钢200万吨改造升级项目全面竣工,建成1000兆瓦光伏电站并安全并网发电,创世界之最。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3亿元,增长12.3%。循环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的新突破。现代服务业规模显著扩大。制发了促进旅游、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倍。启动"旅游倍增计划",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412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92.3亿元,增长30%,青海湖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标准化农贸综合市场在西宁投入运营,朝阳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开始向农村牧区延伸。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消费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用于科技投入的财政资金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带动社会投资上百亿元。新实施60个"123"科技支撑项目,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西宁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2%。一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青海。"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百万亩造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封山育林、治理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成效显著。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办成了一件大事。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和全社会节能行动,实施减排工程121项。对湟水河流域334个排污口进行整治,全省17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深入实施"四区两带一线"战略,启动东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海西城乡一体化试点,支持各地14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6.2%。相继实施40多个对口援助青海藏区项目。藏区主要发展指标增幅高于全省水平。广大藏区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们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潮流。国有企业、农村牧区、金融财税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3.4万人转入城镇户籍管理。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2%。启动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有关配套文件,三年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走在全国前列。制发"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方案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出台支持外贸发展意见。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进出口总额达到9.24亿美元,增长17.1%。青洽会、藏毯国际展、清真食品节、唐卡艺术和文化遗产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打开新局面,国际交流和省际合作取得新进展。与美国犹他州缔结友好省州关系,建立绿色合作新机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0亿元,增长58.7%,项目签约额、履约率、开工率创历史新高。大美青海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日益成为有识之士的投资热土。
(四)增加政府投入强度,改善民生取得更大进展。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增长31.8%,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75%,位次在全国靠前。我们用于就业和社保的财政资金达到171.7亿元,增长23.5%。省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6.6%,增加3.5个百分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健全了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新农保五项制度。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孤儿保障、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制度。解决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安排支持教育发展的财政资金103亿元,增长24.9%。总投资76亿元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安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立藏区一年学前教育加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异地办学奖补机制,"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我们实现了青海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完成了几代青海人为之奋斗的夙愿!与此同时,中职和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我们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资金达到50.5亿元,增长29.9%。实施了一批公立医院、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8.31‰。我们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15亿元,增长30.3%。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省州县乡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等标志性文化科普设施投入试运营,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环湖赛等国际品牌体育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财政投入112.9亿元,增长84.9%。大规模实施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新开工28.17万套(户),建成16.38万套(户)。同时实施草原新帐篷行动5000户。这项重大民生工程的持续,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我们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务输出,实施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规范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统筹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公益岗位人员收入等,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协调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新突破。我们启动社会管理创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试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推进"平安青海"建设,深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士兵安置政策改革工作,巩固发展了民族团结、军地携手、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外事、侨务、台港澳工作,监察、审计、工商、质监、统计、气象、档案、地震、人防、测绘、红十字、地方志、参事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我们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已全面完成。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等民生指标走在西部省区前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位列全国第三;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分别从154.3元、220元提高到300元,一举跨入了全国前列。
(五)全力推动灾后重建,新玉树的框架初步显现。我们牢牢把握工作目标,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坚持把住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抓好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产业恢复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与和谐家园建设;积极发挥灾区主体作用和援建单位主力军作用,强化各种要素保障,开展"百日攻坚活动",克服重重困难,玉树重建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截止去年底,累计开工项目843个,占规划项目的66%,已完工158个。累计完成投资208.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3.4%,其中当年完成投资1
来源:招商网络
东至天麒置业有限公司地块,西至居民住宅,南至一期项目,北至居民住宅
位于德令哈绿色产业园二区,东临宁夏沃福项目用地、南临子厚路、西临经三路、北临子由路
位于德令哈综合产业园,东临德尕路、南临希里沟路、西临蓄集峡路、北临锡铁山路
零碳产业园区:东至规划经一路,西至园区绿化用地,南至园区绿化用地,北至园区绿化用地
东至寺壕子村(空地)、西至寺壕子村(空地)、南至威远北路(西宁环城公路)、北至寺壕子村(空地)